愛在細節里
婚前,妻子壓根沒想過要與未來的婆婆——我的母親一起生活。直至辦喜事那天,妻子站在我老邁的母親跟前,恭恭敬敬地喊了一聲“媽”后,才開始明白,我的母親,在我們的生活中,處于一個多么重要的位置。有一次,妻子私下對我說,看得出,媽在你心中的分量比我重。其實,對妻子的愛和對母親的愛,在我心中都至關重要。
母親不識字,是傳統而任勞任怨的鄉村女人。她生育了5個孩子,我呢,自小體弱多病,一直是她最放心不下的,因此備受母親的寵愛。直到我成家后,和我們同住的母親,還是每天一大早就起床,做好早點后才叫醒我們。家務活難得讓我和妻子插手。一段時間后,妻子對我說,看來,將來的家務瑣事,一定是我的事了。我說,男主外,女主內,這是傳統,你當然要好好繼承。就說了這么一句話,妻子便在母親面前抱怨了一回我的種種不是。母親聽后一臉不悅,說:“男人在外累了,回來就該多休息一下?!甭犇赣H這么一說,妻子沉著臉,一晚上沒跟我說話。
相處久了,妻子對我不做家務活也漸漸習慣了。我呢,也理所當然地認為妻子應該和母親一樣,對家務事大包大攬??捎幸惶?,不知為啥事妻子對我有了怨懟,當著母親的面沒好氣地說,你搞沒搞錯啊,我又不是你媽,怎么能像她一樣寵你?但母親始終如一地站在我這一邊,為我說話,說我自小身體不好,再說承受的生活壓力也大,作為妻子在家務活上就該多擔待一點。有一次,我因與一個久未謀面的朋友見面回家遲了,怕妻子多心,便謊稱在辦公室加班。妻子說,我去過你辦公室了,你純粹在撒謊。母親在一旁“哼”了一聲,說,人,哪有一輩子只說真話的。
我知道,母親對自己的兒子總是另眼相看,無論我說什么、做什么,她都會認為不錯。應了愛屋及烏這句話,只要妻子對我好,母親對妻子也會問寒問暖,疼愛有加。雖然妻子對母親偏袒我有些意見,但母親對她的好她心中有數,所以她終歸對母親有幾分敬重。因而閑下來時,妻子也會背著母親說叨我,并把母親的辛苦指給我看,讓我意識到母親的辛勞,讓我不要當慣了甩手先生,一味將對母親的愛只放在口頭上。
有一回母親得了皮膚病,起初還忍著,到后來癢得確實難受,就對妻子說要到醫院去一下。妻子說,早該去了,都跟你說過幾遍了,你總說沒事。母親說一口鄉土話,又不識字,每次上醫院都得有人陪著。妻子單位有事,無法脫身。她知道我完全抽得出時間,便叫我陪母親去,并再三叮囑不能讓母親一個人去看病。
我當然一口就應允下來。下午跟單位同事招呼了一聲,便陪母親上了醫院。排隊掛號,排隊就診,排隊交費,只剩下排隊拿藥了。這時,單位來電話讓我回去。我想,這兒沒多少事了,便跟母親說有人找。母親說,只剩拿藥了,我會拿,你去吧。
事辦完后,我終歸是有點不放心,回頭又往醫院走。在路上遇見母親,她拎著藥。我問,媽,這藥怎樣用?母親說,每天喝3次。我將藥拿在手中一看,這分明是外用藥,“媽,是不是拿錯藥了,這是外用藥??!”母親說,沒錯,我問了幾遍。這下我真不放心了,急匆匆趕在下班前到了醫院。才知道是母親聽不懂醫生的話,將“擦”當成“喝”了。好險!
就這件事,身為人子的我,感到自己做得很不夠。怪不得妻子說我只將對母親的愛放在口頭上。從此,在對待兩個女人的問題上,我開始用行動說話。雖然平日里很少和母親交流,但有關母親的事,我總是小事當大事,生怕出什么差錯。還特地將拿藥的事說給妻子聽了。妻子是個細致的人,詳細對母親說了用藥的利害關系。母親聽明白后,非常后怕,這以后,在很多事情上都會主動和妻子商量。說妻子有知識,比她懂得多。母親的態度,自然而然影響到了我對妻子的態度,我開始對妻子生活上的每一個安排有了清晰的認識,一絲一毫都不馬虎。有一天我忍不住對妻子說,我也上班,你也上班,但你還要操心家務,這好像有點不公平,以后有什么事你盡管吩咐好了。妻子當然很少吩咐我,但我過意不去,妻子做飯時,我會主動打下手或陪她聊天說笑,下班回家也會順路買些菜回來。
就這樣,因為對一個生活細節偶然的介入,妻子和母親建立起了和諧親密的婆媳關系。我呢,也擺正了母愛和情愛的位置,自然不用擔心有一天會置身于婆媳不和的氛圍之中了。妻子、母親和我之間的情感互動,讓我們一家真正步入了溫馨和諧的境地。
美好的情感需要用細節來磨合。一個家庭和諧與否,不能忽視細節;同樣,一個社會和諧與否,人與人間的細節相處,當然也是不可小視的了。
程應峰